从中国数据中心市场规模增长来看,由2007年的35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1562亿元,复合增速高达37%,随着5G+AI催生的新需求,未来行业将会继续保持30%的增长甚至更高。从全球数据中心市场统计数据来看,目前全球541个超大规模的数据中心,中国的占比约为9%,与排名第一的美国有较大的差距。
数据中心投资与建设的热潮,令其成为疫情之后逆势崛起的行业之一,伴随基础设施REITs试点,数据中心迎来高光时刻。数据中心投资与建设热潮正在席卷中国。
贵州在2020年重点建设“中国南方数据中心示范基地”,重庆市2020年投资超过67亿元新投建5个数据中心项目,山东将在2022年年底前打造30个以上绿色数据中心。企业层面,总投资109亿元的华为成都数据中心日前签约,阿里云宣布未来3年再投2000亿元,用于数据中心建设以及重点技术研发,腾讯未来五年将投资5000亿元,其中数据中心是投资重点,包括在天津滨海高新区打造全国最大IDC数据机房等。
在*策支持和大型企业加码的背后,是来自企业对数据增长的需求。一方面是中国互联网公司的自身业务发展需求和5G时代潜在的大数据、云计算、物联网的数据增长需求。另一方面,来自历史欠账的弥补,中国大型数据中心数量占比过低,仍有大幅提升的空间。
从中国数据中心市场规模增长来看,由2007年的35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1562亿元,复合增速高达37%,随着5G+AI催生的新需求,未来行业将会继续保持30%的增长甚至更高。从全球数据中心市场统计数据来看,目前全球541个超大规模的数据中心,中国的占比约为9%,与排名第一的美国有较大的差距。
一、中国需要多少数据中心?
数据中心,顾名思义是数据的中心,是处理和存储海量数据的地方,英文全称为DataCenter。通常意义上数据中心是指一个物理场所,是用以放置计算机系统和诸如通信存储这样的相关设备基础设施,通俗说法就是机房。
只提供场地和机柜的数据中心一般称为DC(DataCenter),而同时提供带宽服务的,一般称IDC(互联网数据中心InternetDataCenter),两者有时不作严格区分。从数据中心规模方面来看,按标准机架数量,可分为小型(3000机架以下)、大型(3000机架至10000机架)和超级(10000机架以上)。从等级来看,依据数据中心标准组织和第三方认证机构UptimeInstitute行业评判标准,按“可用性”、“稳定性”和“安全性”分为Tier1、Tier2、Tier3、Tier4,其中Tier4为行业最高等级提供容灾服务。
区别于狭义上的理解,数据中心目前广泛应用于通信行业企业、制造业企业、互联网企业、金融机构、*等诸多领域。因此不再简单只是信息存储的物理空间,融合云计算、区块链、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于一体,是集数据、算力、算法三大要素于一身的数字基础设施。
数据中心的行业产业链结构,自下而上分为基础设施设备、数据中心专业服务(运维)、云计算服务商与应用企业。应用企业主要面向互联网企业、金融机构、*企业、传统电信制造业行业、软件计算机行业。
根据中国信通院公布的数据,2019年国内数据中心规模达1563亿元,同比增长27%,近年复合增速达37%,科智咨询等机构预测2020年规模将超2000亿元。
戴德梁行大中华区资本市场部总裁、中国资本市场部主管叶国平接受采访时表示,中国数据中心的发展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,从数据中心市场存量看,三大电信巨头凭借其宽带和机房的资源优势,占领了IDC市场的半壁江山,第三方数据中心运营商正在积极扩张,拓展市场份额。从数据中心市场需求看,传统金融银行业客户、互联网企业、游戏、视频等公司对IDC的需求不断上涨,同时云计算应用、5G时代的到来,让数据中心的需求迎来新的增长点。
中国信通院数据,2019年我国云计算整体市场规模达1334.5亿元,同比增长38.6%,增速快于全球整体水平,预计未来几年将保持稳定增长,到2023年市场规模将达3754.2亿元。伴随5G商用的普及,推动用户在数据储存层面,包括用户的视频、照片、文档,特别是视频类应用数据,和5G设备与边缘计算数据,所产生的存储型服务需求大幅增长。此外,AI商用将驱动算力部署需求激增,国际数据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,预计到2024年,中国人工智能应用市场规模将达到127.7亿美元,2018年至2024年年均复合增长39%。
中国未来需要多少大的数据中心?一方面看数据中心部署的数量(机柜数),一方面看数据中心的利用率。
根据赛迪集团的统计数据,2019年中国数据中心数量大约为7.4万个,大约能占全球数据中心总量的23%。2016-2019年中国数据中心机架数量逐年上升,2019年数据中心机架数量达到227万架。
中银证券分析了34个主流数据中心企业之后,认为目前数据中心基本上能够满足需求。工信部公布的2018年数据显示,全国数据中心的利用率在60%以下。但是中银证券也发现,这34家企业公开在建和规划建设的机柜数合计在150万架,比现有的机柜数量增长67%,接近七成的增长反映了行业对于数据中心投入的热情,这也预示着下游需求将进入爆发式的增长阶段。
某投资机构数据中心板块负责人刘进表示,从行业测算的数据来讲,都只是反映了当下的逻辑预判,并没有真正反映全部进入5G时代,面临工业级层面的数据需求,例如以毫秒精准要求的医疗领域、无人驾驶领域,这对数据中心提出更高的要求,显然数据中心长期缺口依然存在。
二、数据中心REITs疫情期间表现抢眼
“今年数据中心REITs的表现,无论是新加坡市场还是美国市场,无疑都是REITs中的领跑者。”对全球REITs持续跟踪投资的陆兵表示。
从全球REITs市场来看,数据中心REITs收益水平和估值处于行业较高的水平,目前全球共有6只数据中心REITs,其中美国拥有6家企业,是全球数据中心REITs中最多的市场,其次是新加坡吉宝REITs。
美国这五家REITs分别是Equinix(EQIX)、DigitalRealty(DLR)、CoreSiteRealtyCorporation(COR)、CyrusOne(CONE)、QTSRealtyTrust(QTS)。截至发稿时,这五大数据中心REITs市值高达1279亿美元,占美国权益类REITs市场规模10%以上。其中Equinix、DigitalRealty市值最大,分别是688亿美元、410亿美元。
ViiNet董事,VestaInvestmentAdvisorsCEO陆兵曾撰文指出,在当前全球经济下行、新冠肺炎疫情共同影响下,数据中心、信号塔这一类REITs尤为出色,投资回报超越了甚至是防御性最强的医疗保健REITs。数据中心REITs因而成为今年防御性最强的一类资产。
今年以来,受疫情影响,数据中心REITs成为少数上涨的REITs,截至发稿时,数据中心REITs年初至今回报高达25.84%,其中全球最大数据中心REITs——Equinix(EQIX)今年上涨超过45%。
从美国市场表现来看,数据中心从过去不大被重视的专业类别,逐渐成为主流的REITs资产类别。
三、我国REITs尚属起步阶段
发改委和中国证监会于2020年4月30日发布《关于推进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资信托基金(REITs)试点相关工作的通知》,基础设施REITs试点推进箭在弦上,其中数据中心作为试点领域之一,成为市场关注热点。
为了解决数据中心普遍重资产且需要大规模资本开支的行业现状,必须要有持续优惠的融资渠道。因此,REITs在海外发展较快,在我国虽然尚处起步阶段,但未来前景也相当可期。
日前,证监会公司债券监管部主任陈飞在上海的一次活动上发表讲话称,REITs投资本质上兼具固定收益和股票的特征,相当于在资本市场、不动产价格、租金体系甚至利率市场之间构筑了一道桥梁,并彼此影响、相互平衡。基础设施公募REITs作为股票、债券、现金之外新的大类资产配置方向,为投资者提供了具有高收益风险比、组合分散化、良好流动性的长期投资工具。证监会、沪深交易所和相关证监局正在与国家发改委及相关部门做好公募REITs试点项目的推荐和筛选,部分省、市发改委已陆续启动项目申报工作,项目近期将上报国家发改委。
通常来说,在数据中心行业有两种产权关系。一种是项目初始阶段,不动产权和运营权分属不同主体。运营方以租赁的形式获得机房使用权。这种模式在云计算头部企业当中较为普遍。以阿里云为例,其机房多以8+2模式为主,即阿里云负责解决土地产权问题,第三方服务商则负责机房建设和后期运维。建成之后8年内,阿里云以租赁的方式向第三方服务商支付租金,而2则是8年后双方根据成本和利益决定是否续租2年。第二种是,不动产权和运营权自开始即归属同一主体,运营方享有不动产的收益权,同时以专业化的建设、托管、运维等服务收取服务费。两者收益的差异是不动产的未来现金流。根据对产权关系与现金流的分散要求,第二种模式更适合做基础设施REITs的基础资产。
特别是对于那些有资产,却资金不足的数据中心企业而言,REITs的价值更大。由于配售比例很低,通常为20%,因此REITs可以让企业在增加机柜规模的同时不必担心债务过分增加,还能够提升资金效率,从而实现较好的轻资产运营。事实上鹏博士的逻辑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。总之,REITs有助于盘活资本市场的存量资金,同时帮助数据中心企业持续受益。
因此,数据中心发行REITs将完成重资产的出表,实现降低资产风险、提升ROE的目标,这种由重到轻的模式能够让企业从重资产业务中脱身,通过代运营方式实现轻资产运营。招商证券指出,数据中心资产走REITs之路,同时对企业运营能力提出要求。由于REITs严格要求资产的完整性,资产涉及土地产权问题、设备归属问题、运营归属等问题,原则上REITs需要产权方来发行,这就要求必须拥有自有土地、自持物业。因此从当前的数字中心投建模式来看,唯有自有、自持物业才能获得现阶段发行条件许可,代建、场地租赁模式比较困难。
微信扫一扫